在长春市的长影旧址博物馆里,董晓萌讲解员深情地讲述着《中华女儿》的故事。影片中的八位东北抗联女战士在抗日战争的最后时刻,毅然选择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而与敌军殊死搏斗,最终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,英勇投江,壮烈牺牲。长影旧址博物馆的讲解屏幕上,反复播放着她们英勇殉国的场景,许多参观者久久驻足配资融资炒股网,无法离去。
《中华女儿》这部影片是由东北电影制片厂(长影集团的前身)于1949年拍摄的,影片以“八女投江”的英雄事迹为原型,讲述了这些勇敢女性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,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抗联阵地的壮烈故事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部抗战题材影片,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作,荣获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自由斗争奖,成为新中国首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。
电影的创作源于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接到的一个任务——用电影来表现抗联英雄事迹。编剧颜一烟被委派负责剧本创作,为了完成这一任务,她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,走访了东北十余座城市,访问了上百位抗联老战士。在这些访谈中,她深受触动,特别是一些抗联战士的艰苦事迹深深打动了她。她回忆道:“很多战士七年未曾住过房子,冬天的东北大山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四十多度,他们只能在冰雪中搭帐篷,刮去几尺厚的积雪后铺上树枝、树叶做‘床’,旁边生起篝火,但有时候雪水从‘床’底下流过,湿透了衣服。”她还提到,有的战士每天行走在雪地里,裤子上全是雪,腿上的汗水被寒冷凝结成冰,甚至很难迈步。她感叹道:“他们的坚持和毅力,真的让我感到不可思议。”
展开剩余56%在这些采访过程中,颜一烟不仅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,还逐渐陷入了对抗联历史的深入思考,甚至在某些时候,她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堂党课。最令她感动的,正是人民群众传颂的“八女投江”故事。然而,关于这段历史的真实资料十分稀缺,甚至连这八位女战士的名字都不完全清楚。于是,她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融入了剧本的创作中,并在其中加入了真实的历史情节。
剧本完成后,电影的拍摄任务交给了导演凌子风。在拍摄过程中,凌子风带领剧组前往东北的原始森林,深入抗联当年战斗过的地点,体验战士们的生活,以期拍摄出更加真实、具有纪实感的画面。这种亲历式的拍摄方式,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,许多细节描写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和有力。
影片讲述了东北抗联第5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带领的八位女战士,在炸毁敌军军火列车后,回程途中遭遇敌人追击。在危急时刻,冷云和其他女战士在牡丹江边阻击敌军,尽管她们英勇抵抗,最后只有八人坚持到了最后,冷云在战斗中负伤身亡。影片中,冷云带领女战士们毅然投江的场面,悲壮而又坚定,表达了她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。“我们誓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!”这句话凝聚了她们最后的决心,传递出抗联战士们誓死捍卫家国的坚定信念。
影片的结尾,江水依旧浩浩荡荡,象征着抗联女战士们英勇的抗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不屈气节。江水奔涌,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些英雄儿女无畏的牺牲与壮烈的抗争。
《中华女儿》不仅是对东北抗联历史的再现配资融资炒股网,更是对英雄主义的礼赞。这些女性战士在生死边缘的决绝与勇气,跨越时空,激励着后代铭记历史、勇敢前行。
发布于:山东省